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中传要闻

夯实人才培养新基建

交流·互鉴·共享:北京高等学校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分享到:
来源:教务处    2021-04-30    作者: 浏览量:1445

(通讯员 刘彧含 丁舒珊)东风送暖,春和景明。4月2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与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中传讲堂联合主办“夯实人才培养新基建:北京高等学校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专家围绕一流课程建设分享了经验与思考,带来了一场教学学术盛宴。会议同时设立线上分会场。

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晓红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杨懿出席会议。

杨懿在致辞中指出,在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抓好课程建设是头等大事。一流课程建设是构建高质量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基建”,要努力在丰富课程资源、深耕课程质量方面下足功夫。他希望各方嘉宾通过此次研讨会深入交流,为北京地区及全国高等教育一流课程建设凝聚更多共识,贡献更多智慧。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贺小飞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实践,提出了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需要在课程资源、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重构,同时在思想、路径和机制三个层面实现课程建设定位全方面的转变。

北京大学教务部教学办副主任冯雪松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主要从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定位出发,梳理了课程建设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了不同类型课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涂俊主任根据传统人文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特点,分享了虚拟仿真课程的设计要素,重点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类型、教学模型和教学作用。她指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应明确目标和方法,立足于国家战略、学科行业发展最新成果,寻找数字时代文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文科教学深度、广度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中心何召鹏副教授以《政治经济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及方法。他谈到,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中要厘清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要在讲好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上,再去思考如何引入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的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威教授剖析了新文科建设中数字内容建设的意义,他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硬件基础和用户规模,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更习惯、更依赖数字内容,客观环境推动我们更开放地拥抱数字内容,传统供给式教学资源亟待重构。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孙振虎教授从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光明影院项目、融媒体新书架等优秀课程实践案例切入,深度解析了创新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他认为,新文科建设要契合国家战略、紧跟教育部部署,课程教育中应着力提升学生直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嵩天教授通过“同频”及“共振”这两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一流本科课程使命与定位的认识,他强调,一流课程的建设,要跳出课程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时代。一流课程绝不仅限于提高质量,而应该从价值同频、知识同频、能力同频三个维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创新,提升课程的显现度。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传媒大学落实教育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精神、进一步深化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搭建交流共享平台,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理念转型、促进教学创新。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36所高校的300余位教务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了线下会议。智慧树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直播,三千余人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会议。

(编辑:阎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